坐立不安,听而不闻,孩子少根筋?不,是前庭觉的事

2021-01-06

为什么蹲久了突然站起来会眩晕?

因为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前庭觉无法正常发挥功能。


为什么有人做过山车会吐,有人可以high到高举双手?

因为前庭觉的敏感度不一样。

图片

除了平躺时,我们的前庭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。


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等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,作过滤及辨识后再传入大脑,目的是不让大脑太忙碌,以集中注意力。


前庭觉对带有视、听性质的学习影响最大。它的感觉接收器在内耳。


图片



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,整个身体的触觉、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。前庭系统与所有神经系统都息息相关。



1

前庭系统与动觉系统


前庭刺激引发肌肉张力提高,带动肌腱、韧带、骨骼与关节做出平衡动作,并维持姿势。


前庭平衡觉与动觉的信息整合,掌握四肢在三维空间的位置,形成有意义的身体知觉


喝酒之后为什么不能走直线?

因为血液中充满了酒精,导致内耳膨胀,影响了前庭的判断。


前庭觉有调节问题的孩子往往肌张力偏低,没有力气。


感觉身体软绵绵的,有得靠就靠,有得赖就赖,坐着喜欢用手托着头或者是整个人靠在椅背上。

图片


2

前庭系统与视觉系统


人在凝视时,需要头颈稳定不动;追视移动的目标时,需要头颈稳定的移动,如此捕捉的影像才会清晰。前庭系统将地心引力的强弱信息提供给视觉系统,形成远近、高低、前后、左右等方位概念,此即“空间视知觉”。


前庭信息处理不良的孩子,视觉便很难跟着移动的目标。

当老师边走动边讲课时,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飘走。


有的家长问怎么教都学不会方位,那极有可能是前庭觉发展有障碍。


前庭信息处理不良,那么眼肌和颈肌上的信息处理也会发生问题。

眼球的移动不平衡,常会以跳动方式去抓住新目标,造成孩子在读写上的困难。


3

前庭系统与听觉系统


这两个系统的接收器都在内耳,并合而为第八对脑神经,彼此功能上有相辅相成之效。


很多前庭觉失调严重的孩子,同时会出现听而不闻的行为。

因为他们需要用到几乎所有的能量和注意力来处理平衡,而无法腾出多余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,比如去听声音和理解语言。


就好像新手开车的时候,是无法正常与人聊天的,他们神经紧绷,专注于维持车子的前行,讲话时往往会情绪激动。



4

前庭系统与情绪中枢


前庭系统有神经纤维连接情绪中枢,所以前庭刺激能影响情绪,包括正面与负面的各种情绪,如兴奋、紧张、平静等。


前庭失调的孩子,因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手脚,因而害怕跌倒,自然不敢尝试游乐设施,同时带来恶性循环又影响前庭的正常发展。令他们情绪不稳,影响人际关系及情绪行为。


因为他们长期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



前庭觉不良有2种表现:


1

前庭神经过度敏感(超敏)

“敏感”指的是一个刺激传到大脑之后,大脑把它放大,产生过度反应。

●怕高、不喜欢跳上调下、不爱玩游乐场的大型设施(如秋千、攀爬架等)

●动作慢、不爱冒险、不喜欢运动

●不喜欢爬楼梯或上下楼梯时姿势僵硬

容易晕眩(如晕车)

2

       前庭神经迟钝(低敏)

输入的刺激反应过低,大脑忽略这些刺激而不产生反应。

这样的人适合做宇航员,不晕!

●追求速度感,喜欢旋转(陀螺、车轮、自己转圈)

●站立时,难以保持固定的姿势、不停地动来动去

●平衡感差常跌倒,常不小心撞翻物品或撞到家具。

●热爱冒险、常常爱从高处往下跳

●很喜欢被翻转或倒栽葱的姿势

●容易把数字或文字写反

●影响语言的发展


为什么前庭觉会出现问题呢?

第一个原因是先天神经系统问题。

有的孩子一生下来,神经系统就对于前庭的刺激过度敏感或过度不敏感。

这是一种先天上的特质,并非一种疾病


第二个原因是过度保护。

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里的活动范围太小,比如一直在婴儿床里,从小得到的前庭刺激不够,以至于对新刺激更敏感。


既然后天的环境能影响前庭觉的发展,那么后天的训练也能修复它。

图片


超敏的孩子需要逐渐加大力度的前庭刺激活动,低敏的孩子需要时不时给予一些前庭刺激以满足感官需求。

两者都要做训练!


下面为大家介绍在家就能做的前庭觉游戏:

无需借助工具

孩子坐在大人大腿上,大人利用腿部的伸展收缩让孩子震动或摇晃。

图片

大人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地上,双脚抵着,手拉手伸直。

图片

扮鬼脸~

图片

侧着头向各个方向走。

图片

倒退爬;倒退走。

图片

举起双手和耳朵齐平,双腿略弯曲,往左和右横行。

图片

转圈~

图片

贴墙转

图片

骑马~

图片

把孩子抬起来绕圈、左右摇。

图片


借助简单工具

钻山洞~

图片

腿一蹬,双手抬起,起飞!

图片

两张颜色不同的纸,左右放置,“踩红色!”“踩右边!”交替变换口令。

图片

孩子坐在小滑板上,大人用呼啦圈或绳子拉着他移动。

图片

趴在瑜伽球上接投气球。

图片

孩子躺在瑜伽球或者棉被块上,大人轻轻向后摇。

图片

站在平衡球上、踩着平衡球走。

图片

孩子坐在转椅上、或扒在扶手上,正、反向转圈。

图片

绕着障碍物走曲线。

图片

用大被单套在大人身上,大人在里面手舞足蹈地装鬼,然后换孩子表演。

图片

在高处行走。

图片

背靠背左右传球;上下传球。

图片


最后,家长们请注意,前庭觉与自闭症没有关系!


只是恰巧很多自闭症孩子也伴有前庭觉失调罢了。


感统救不了自闭症!


分享